成语故事自相矛盾
成语故事自相矛盾1【出处】
《韩非子·`说难》
【解释】
矛,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;盾,保护自己的盾牌。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,不动脑筋。
【用法】
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【近义词】
相互抵触前后抵触
【反义词】
天衣无缝自圆其说无懈可击
【成语故事】
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,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。
好多人都来看,他就举起他的盾,向大家夸口说:“我的盾,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,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!”
接着,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,大言不惭地夸起来:“我的矛,是世界上最尖利的,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,只要一碰上,嘿嘿,马上就会被它刺穿!”他十分得意,便又大声吆喝起来:“快来看呀,快来买呀,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!”
这时,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,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:“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,会怎样呢?”“这——”围观的人先都一楞,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,便都散了。
那个卖兵器的人,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。
【造句】
1、否则,不但无助于产生正确的理论和决策,相反会产生不协调,不统一,甚至自相矛盾的后果。
2、她觉察到他的论点有几处略微有些自相矛盾。
3、因为设想运动、变化,就要承认存在,又要承认非存在,这是自相矛盾。
4、在那篇报导中,我发觉那一些鼓励大野国医的人,其言词饱含了自相矛盾。一方面宣称国医的菁华在于“辨证施治”,对不一样的病人用不一样的治法,一方面却要求准许、推广某个特别指定的国药药方儿,这是自相矛盾。
5、这次反弹在自相矛盾之中瘫痪。
6、心里太多想法了,一下子想读书,一下子想去打工,自相矛盾,不知道如何是好啊。
7、他刚才的发言前后自相矛盾,别人不知道该怎么理解。
8、你说你八点到,可已经九点了,你还没到,这不是自相矛盾吗?
9、哎,你一会儿说这,一会儿说哪,岂不是不打自招,自相矛盾了吗?
10、如果违反这一要求,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一个对象既予以肯定,又予以否定,就犯了“自相矛盾”的错误。通常人们说“出尔反尔”、“自己打自己嘴巴”等就是对这种错误的形象说明。
11、戴维既然问将军是否看见天花板上的钉子,这就暗示着他自己已看见了,当将军做了肯定的答复后,他又说自己看不见,这显然是自相矛盾。
12、慷慨的吝啬鬼在用词上自相矛盾。
13、你早上说昨晚去朋友家坐了,下午又说昨晚去陪客户了,你这不是自相矛盾吗,你到底在干嘛?
成语故事自相矛盾2【教学目标】:
1.学会本文的生字,理解文中的新词,能联系生活理解“自相矛盾”。
2.能把故事读正确、流利通顺,能用自己的概括讲述小故事。
3.能读懂《自相矛盾》,认识故事情节设计时的“突转”技巧。
4.产生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。
【课前阅读五分钟】:
1.三字成语:紧箍咒、一溜烟、铁公鸡
2. 四字成语:滥竽充数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
3.五字成语:桃李满天下 一物降一物 疾风知劲草
4.六字成语:过五关斩六将 百思不得其解 迅雷不及掩耳
5.七字成语:身在曹营心在汉 赔了夫人又折兵
6.八字成语: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
7.九字成语: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、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
【教学过程】:
一、导入新课,初识“成语”
1.刚才我们读的都是成语,你有什么发现吗?
2.成语是相对固定的词组或句子,有的来源于
①历史故事。
②寓言故事。
③神话或其他传说。
④古典文学作品。
我们再来读几个四字成语,图文结合看看他们的来源
(1)望梅止渴
(2)画蛇添足
(3)嫦娥奔月
(4)学而不厌
3.翻开书,看看我们今天要学的三个成语,都是来源于……我们学过《一路花香》,知道寓言故事有个特点,一般会用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。
正因为有这些相同点,这三个故事被安排在了一课当中——《成语故事》。
二、初读故事,感知内容。
1.认认真真读故事,把故事读得正确、流利,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做个记号。读完后,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故事,读给你的同桌听。同桌裁判一定要认真听哦。
2.读后学习词语。
3.故事,故事,是以“事”为中心的,你能用一句话,说说你喜欢的那个故事吗?
4.看,我们把小小的寓言故事读得更“小”了,还认识了不少字。那么下面的句子,你能读正确吗?
有个楚国人,卖矛又卖盾,只因太夸口,被人将了军。
可笑是南郭,鼓腮吹假音,蒙骗怕被抓,只好跑了人。
画家张僧繇,墙壁画龙身,逼真少神韵,点睛龙入云。
读完你发现了这些句子不但含有本课生字,还……
三、读懂故事,把握情节。
1.故事再短,也是需要情节的,故事适合于口头讲述,也许没有细腻的心理描写、没有繁复的景色描写,但它一定有流畅的情节。即使它是来自寓言的成语故事,也有变化突转的情节,靠着突转变化的情节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。我们先来看《自相矛盾》这个故事,用心默读,用文中的关键词 【提示:这个故事是从( )开始讲的,因为( )故事就有了曲折,最终( )。】
2.组织交流,深入认识
“夸口”是什么意思?楚国人的话语中哪些词是过分扩大夸张了?
指导朗读。
围观的人“问”了什么?师生对话,明白言外之意?修改楚国人的话语。
四、讲故事,明道理。
1.讲好这个故事关键在于把握情节。回想情节。
2.如果把这个故事讲给比你大的学长听,你觉得跟谁讲这个故事比较好。
如果把这个故事讲个低年级的学弟学妹听,你觉得要注意些什么呢?
五、总结课堂,布置作业。
1.刚才我们一起读出了故事情节的起点和突转,读出了故事的道理。你能自己读读《滥竽充数》《画龙点睛》,找找故事情节,想想其中的道理吗?
2.写话。【格式:某某同学,我讲给你讲讲《自相矛盾》的故事,因为……所以我希望你明白:】
成语故事自相矛盾3自相矛盾[zì xiāng máo dùn]
[释义]比喻一个人说话、行动前后抵 ……此处隐藏1358个字……看,他就举起他的盾,向大家夸口说:“我的盾,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,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!”
接着,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,大言不惭地夸起来:“我的矛,是世界上最尖利的,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,只要一碰上,嘿嘿,马上就会被它刺穿!” 他十分得意,便又大声吆喝起来:“快来看呀,快来买呀,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!”
这时,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,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:“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,会怎样呢?” “这——” 围观的人先都一楞,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,便都散了。
那个卖兵器的人,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。
分析评论
一个人在同一判断中,对同一问题,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来的。若是这样做了,那就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。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,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,不管是物质的客观世界,或是思维的主观世界,都有矛盾问题。有矛盾不见得是坏事。有矛盾才有事物的进步与发展。关键是我们要认识矛盾,分析矛盾,研究矛盾,解决矛盾。只有这样才能让事物得到发展。
揭示道理
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,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矛,这个楚国人片面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,结果出现难以自圆其说的局面。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,不能自圆其说。
成语故事自相矛盾10[拼音]:zì xiāng máo dùn
[释义]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。矛: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;盾:古时用来防身的盾牌。
[语出] 《魏书·明亮传》:“辞勇及武;自相矛盾。”
[正音]相;不能读作“xiànɡ”。
[辨形]矛;不能写作“予”或“茅”。
[近义]格格不入
[反义]自圆其说无懈可击天衣无缝
[用法]含贬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[结构]主谓式。
[例句]一篇文章的观点要前后一致;不能~。
[成语故事]:
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,他夸说自己所卖的盾坚固无比,没有东西能把它刺穿;又夸说自己所卖的矛十分锋利,没有东西不被它刺穿。路上有人听见后,忍不住说:“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,结果会如何?”楚国人立刻瞠目结舌,无法回答他的问题。
[造句]:
1、我们在说话和写文章时,有时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,这是逻辑混乱的表现。
2、他写的文章漏洞百出,自相矛盾,这能说是一篇好文章吗?
3、一篇文章的观点要前后一致,不能自相矛盾。
4、说话做事要谨慎小心,千万不可自相矛盾,以免授人以柄。
5、他讲起话来前言不搭后语,自相矛盾。
6、你说你八点到,可已经九点了,你还没到,这不是自相矛盾吗?
7、说永远快乐就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一样自相矛盾。
8、我们无论做事说话,都要注意留有余地,不能自相矛盾。
9、这次反弹在自相矛盾之中瘫痪。
10、还原情境可以避免张冠李戴、自相矛盾的错误出现。
11、如果自相矛盾,那它就是不可靠的了。
12、安静并舞动?这不是自相矛盾吗?
成语故事自相矛盾11古时候,矛和盾都是作战用的武器。矛用来刺杀敌人,盾则用来保护身体,以免被对方的矛刺中。
传说很久以前,楚国有个卖兵器的人,在市场上卖矛和盾。为了让人家愿意买他的货,他先举起盾向人们夸口道:“你们看,我的盾是世上最坚固的盾,任何锋利的东西都不能刺穿它。”接着又举起他的矛,向人吹嘘说:“你们再看看我的矛,它锋利无比,无坚不摧,无论多么坚硬的盾,都挡不住它,一刺就穿!”
围观的人听了他的话都觉得很好笑,人群中有人问道:“依你的说法,你的矛无论怎样坚硬的盾都能刺穿,而你的盾又是无论多么锋利的矛也不能把它刺穿。那就拿你的矛来刺你的盾吧,看看结果怎么样?”
卖兵器的人听了愣住了,不知道该怎么回答,只好拿着矛和盾走了。
成语故事自相矛盾12自相矛盾的意思
自相矛盾zì xiāng máo dùn
[释义] 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。矛: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;盾:古时用来防身的盾牌。
[语出] 《魏书·明亮传》:“辞勇及武;自相矛盾。”
[正音] 相;不能读作“xiànɡ”。
[辨形] 矛;不能写作“予”或“茅”。
[近义] 格格不入
[反义] 自圆其说 无懈可击 天衣无缝
[用法] 含贬义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。
[结构] 主谓式。
[例句] 一篇文章的观点要前后一致;不能~。
[英译] antinomy
自相矛盾的成语故事
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,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。
好多人都来看,他就举起他的盾,向大家夸口说:“我的盾,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,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!”
接着,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,大言不惭地夸起来:“我的矛,是世界上最尖利的,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,只要一碰上,嘿嘿,马上就会被它刺穿!” 他十分得意,便又大声吆喝起来:“快来看呀,快来买呀,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!”
这时,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,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:“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,会怎样呢?” “这——” 围观的人先都一楞,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,便都散了。
那个卖兵器的人,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。
自相矛盾告诉我们的道理
自相矛盾的文言文
楚人有鬻盾与矛者①,誉之曰②:“吾盾之坚,物莫能陷也③。”又誉其矛曰:“吾矛之利,于物无不陷也。”或曰④:“以子之矛陷于之盾,伺如?”其人弗能应也。
——《韩非子》
【成语解释】矛,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;盾,保护自己的盾牌。比喻一个人说话前后抵触,不一致。
①鬻(yù)——卖。
②誉——赞美。
③陷——攻破。这里是刺透的意思。
④或曰——有的人说。
自相矛盾故事的翻译
从前有个楚国的商人在市场上出卖自制的长矛和盾牌。他先把盾牌举起来,一面拍着一面吹嘘说:“我卖的盾牌,最牢最牢,再坚固没有了。不管对方使的长矛怎样锋利,也别想刺透我的盾牌!”停了一会儿,他又举起长矛向围观的人们夸耀:“我做的长矛,最快最快,再锋利没有了。不管对方抵挡的盾牌怎样坚固,我的长矛一刺就透!”
围观的人群中有人问道:“如果用你做的长矛来刺你做的盾牌,是刺得透还是刺不透呢?”楚国商人涨红着脸,半天回答不上来。
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
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,前后一致,不能故意夸大,言过其实。如果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关系中,竟有两种相反的说法,前后互相抵触,那就会矛盾百出,象楚国商人一样经不住驳同。这则寓言故事已经深入人心,“自相矛盾”也已成为人们常用的词语。
文档为doc格式